狐趴窝

© 狐趴窝 | Powered by LOFTER
 

粉丝文化小述

*一个简单的梳理,非官方不权威

 

中国有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现代常用语叫做熊孩子背后必然有熊家长,意思也简单,未成年人的出格行为,责任往往都是他背后那些成年人的。

这个论述放在粉丝文化上,同样适用,是什么让那些十几岁未成年的小姑娘,还在上学做卷子的小女孩子出口成脏疯狂辱骂无关路人,日日鸡血狂刷数据,节约饭钱支持爱豆,这样疯狂的行为,背后是什么力量在指使她们?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粉丝文化兴起不久,他是一种外来文化,从港台掀起——自然,港台的粉丝文化也是从日韩传来。

 

粉丝与偶像是一体两面,一个问题两个方面,而偶像文化,说起来是个long long ago的话题,久到1948年。

那是二战结束,日本作为战败国无条件投降,从此丧失国家主权,不光没有自己的军队,一切文化、经济上,只有亲美势力能够上台,所以参与太平洋战争的战犯死的都极其凄惨,而亚洲战场的上战犯却逍遥快活。

其中,美国生,美国长的喜多川脱颖而出,成为JOHNNYS事务所的社长,从此专职培养各类偶像,顺带一提,当年他的偶像们出道于驻日美军的军营(那里本来是禁止日本人出入的)。

也有小道消息说日本流行文化由恋童癖执掌,所以男性审美非常阴柔,真假未知。但是,战后日本流行文化的男性偶像显然不符合东亚传统的男性审美,二战期间美国军方手册教一线士兵辨别东亚三国军人,提到中国人与美国士兵体型类似,而日本男性偏敦厚。

而如今,日本是唯一,婴儿会因为体重过轻夭折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母体体重过轻。这个现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也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人的审美转变为,过分追求“瘦”的体型。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日本流行文化早已成熟,并且影响深远,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日本的偶像后援会,采取的是会员制,公司开后援会,粉丝交钱领会籍,所以粉头没什么权利,你的粉藉是花钱直接从官方买的。

日本粉丝文化十分发达,包括最开始偶像出道,就必须由粉丝花钱投票,票数决定名次,名次决定曝光度,想看你的偶像?砸钱投票吧……【这个模式大家看着眼熟不?】

等到偶像出道后,公司会准备一大批官方周边,大家也知道日本正版周边贵到咽血,成本只占一部分,更多的是面向粉丝检测偶像人气变现能力,在此基础上才有演唱会巡演等等。

 

而日本的粉丝文化,传到韩国后,进行了韩国本土化,这个本土化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韩国的邪教非常有名,威名甚至远播海外,这种邪教惯用的洗脑术,肯定是不道德,但是他深谙心理学,能够短时间里,将教徒洗脑,变成他们虔诚的教徒,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块使,钱往一块撒,送偶像出道啊!

 

这种偶像面对的消费群体也固定为粉丝,所有的产品,演唱会门票都是粉丝在消费,所以粉丝是他们现实意义上的衣食父母,所以日韩对偶像各方面管理极其严格,一旦偶像失格【比如谈恋爱】那么这个偶像会失去全部资源,再也无法出现在大众视野内。

 

看过日韩粉丝写的长篇脱粉演讲(主要是好奇他们到底为什么会为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出钱出力甚至毫无底线辱骂无关人士。)结果他们想的也很简单,在他们眼里,偶像是触手可及的理想——自己成为万里挑一的优秀人才,集聚万千目光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投票之类的行为,让自己的偶像站在舞台中央,成为万众举目的存在。

虽然我自己努力很痛苦,但是我可以动动手指投票让某个人代替我爬到顶端站在舞台中央,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一手缔造了这个偶像,这种成就感让很多人沉迷其中。

偶像文化,只要把偶像塑造成美强惨就不愁人气,首先他颜值被一群人喜爱;然后这个人有一定的能力,让人觉得喜欢他很正常,值得骄傲,我们也不是脑残只看脸,也看能力;最后,他这么好这么美这么厉害,有能力也努力,却过得这么艰辛,现在,我可以作为他/她的粉丝,用我的力量将他推上去,推到他该有的位置上,我是多么伟大!

 

这种令人沉醉的造物主成就感,让太多的粉丝欲罢不能。

 

我国的粉丝文化,便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深刻影响社会的日韩粉丝文化传播过来的,纸媒时代无法与世界直接对话的内地,像是一片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八零后九零后的童年还都在上学做卷子考试的人生,顶多听听歌看看剧,能去看看电影就是支持了,这种珍惜而有限的交流,被顶级的影视明星占据,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偶像与粉丝。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起飞,网络普及,我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渠道,商家将一个个包装的华美靓丽的偶像推到普通人面前,一般人,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好感。

过去对某个明星有好感,你也只能多买些他的磁带影碟,最多去影院看写电影,网络时代可就不一样了,首先可以去个大平台了解这个偶像的相关(虽然很多是拿钱写的稿子,但是的的确确再说这个偶像相关的事情),然后被辞藻堆砌,人工编制的励志故事折服,下一步便是进入粉丝聚集地。

 

一旦进入粉丝聚集地,便是进入了另一方天地,像是鱼儿游进网中,成为资方的囊中之物。

 

各种粉丝聚集地都存在所谓的“官方”,虽然国内各位明星偶像不会直接对粉丝进行管理,但是各类影迷会,后援会,贴吧管理,粉头,站姐,这些可以和明星工作室取得直接联系的人,直接代表官方权威,成为了粉丝眼里的“官方”。

 

任何一种文化,一旦进入相对封闭的小圈子,就很容易变形,在某些人的刻意引导之下,逐渐疯狂。

 

团体并不是一个坏东西,小团体也不是,但是一个封闭的团体,等级森严的团体,是很容易被人利用的,组织者自带“官方”的光环,整日给未成年的粉丝灌输:偶像如何美丽,如何优秀,众口一词,长时间洗脑,久而久之这群未成年人会觉得大家都这样说,所以一定是真理的错觉。

很多粉丝不能接受自家爱豆无P图,认为是黑图,也是这个道理,她们心目中的真实,是粉丝圈内,反复传播不断洗脑的美图,她们所相信的爱豆,也是粉丝圈内塑造的美丽优秀的人。

在这个前提下,粉头会放出各类偶像被压榨,被打压的消息,他这样优秀,这样努力,却因为无能经纪人/缺德经济公司/霸道同行欺凌/不愿意接受潜规则……因为外部原因,所以迟迟才能进入大众视线。

粉丝该怎么办?当然是代替无能的工作室给他热度给他流量,支持他的产品让商家看到他的价值,让偶像拥有更多资源!

你花一点精力给他投票,花一点钱支持他的代言,就能让你偶像腾飞,你能不做么?

当然不能!

粉圈所有人都在为爱豆打榜投票,都在花钱给爱豆撑代言,你自然不能例外……很多未成年的小姑娘就这么被套进去了。

与之相对的,是替偶像“澄清”黑料,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粉丝所相信的“事实”。

整个粉丝文化被有心人引导之后,粉丝真的相信了,她们所“爱”着的偶像,是切切实实非常美丽非常优秀的人,为他所做的一些都是值得的,即便饿着肚子不吃早饭,即便对外举债,只要能帮到偶像都是值得的,相比之下手动打榜,为偶像说话,都是应该做得。

自己付出如此多,寄托了狂热理想的偶像被人“黑”了,一定要反击啊!不能指望死了一样的工作室/经纪人~!

至于骂脏话?你不知道群里官方已经发了那么多对家骂我偶像的脏话,我当然要分毫不让的骂回去,绝对不能让我的偶像吃亏!我可以不要形象,但我的偶像不能!!

 

久而久之,粉丝陶醉于“官方”营造的畸形氛围,并且以自己为数据粉、战斗粉骄傲。

 

粉丝可以用自己的这些激情与金钱将偶像推向金字塔顶端么?

或许可以推到偶像界的顶端,但是你不可能把他推到影视界的顶端。

偶像是一个圈子,同样依靠粉丝追捧出道,同样依靠粉丝花钱博得版面,所以谁家粉丝砸钱多,谁家偶像混得好。同一个圈子,同一个规则,但影视作品,却不是也不可能专心来讨好粉丝。

 

偶像,是吃粉丝的,他们的东西只向粉丝销售,他们的作品靠粉丝支持,粉丝狂热的追捧与路人冷漠的扭头是同时存在的。

 

现实中,不断扑街的票房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和那些狂热的粉丝相比,沉默的路人才是大多数,只凭粉丝只能撑得起小成本电影,真正的大制作没有路人买单等着赔回姥姥家吧。

 

更何况现在的中国的情况是,偶像与流量纠缠为一体,在观众之间等于没演技,等于烂片,用一个流量吸引粉丝的同时,也在用他赶走了无数路人,对于片方而言得不偿失。

但是粉丝不会这样觉得,他们眼里的偶像是完美的,是眨眼都能电倒一片人的,他们不可能接受有人讨厌自家偶像的情况,因为粉丝圈内过于激进的洗脑,许多粉丝会直接将讨厌自己偶像的人等同于拿钱的黑子,然后大发雷霆纠缠几百字上千字不停辱骂。

他们不懂,这样做,别人可能在网上闭嘴,但是也会在现实中直接避开他偶像的一切作品。

 

网络上普通网民对流量,对脑残粉的恶感,是一日一日累积而成,是历经数次粉丝大规模撕逼逐渐固定下来的印象。

好恶这种东西,道理可以讲的明白,但是大部分人不会去讲道理,比如范冰冰,很多人讨厌她,理由她是炒作始祖带坏风气各种黑料巴拉巴拉,但是,范冰冰真做了什么罪恶滔天的事情么?阴阳合同的锅扣下来,没人觉得她可怜,都觉得她活该——人,本来就是感性的生物,你讨厌一个东西的时候,她越倒霉大家就越开心,管他犯的错和受的惩罚对不对称,反正我不喜欢你,就希望你永远别出现在我的眼前。

观众对流量,一旦形成恶感,就一定会期待他们从荧屏上消失,换句话说,消耗殆尽的观众缘,会枯竭流量的演员之路。

而日天日地的粉丝,永远觉得自己在为偶像奋斗,殊不知,他们无休止的撕逼对偶像的观众缘是怎么样的一种伤害……当然,粉丝不清楚,难道那些引导的成年人,那些策划粉丝撕逼的“官方”也不清楚么?

他们当然知道,但是他们需要热度,还是前文所提范冰冰,她大量的黑料,照片,谣言,都是在华谊时期自己人放出来的,为了炒作,为了热度。

坦诚的讲,范冰冰是有作品的,《苹果》《二次曝光》《手机》《观音山》,手握百花、金马、金鸡、东京电影节,圣塞巴斯蒂安等多座有分量的奖杯。

只是她的作品和其他一线女演员——赵薇周迅章子怡徐静蕾李冰冰相比,角色认可度差了不少。

老实说,范冰冰的作品和奖项,远比现在的85花硬的多,但是她的观众缘,大家对她的印象除了炒作就是绯闻,比起作品永远更在意她的八卦。

所以太多人认为她德不配位,靠炒作上位。

 

这是一条看似通畅的大道,不必苦心磨炼演技,靠着不断地绯闻、曝光度,堆砌而成一线,因而娱乐圈一堆人步了范冰冰的后尘。

炒作博热度,利用粉丝博热度。

热度有了,观众缘没了。

 

看似横行无忌,然而冷眼无数。

 

观众都明白的道理,资方自然也明白,所以拼命地将偶像们的人气变现,撕逼也好,炒作也好,总而言之,让粉丝多多的宣传,快快的买,将偶像们的人气打包,将他们当做标签,贴到产品上快速售出——至于售后?关他们什么事,反正钱已经到手了。

 

归根结底,流量是末端的演出者,粉丝是被挥舞着的大棒,他们的一切,看似风光无限,其实不过是背后资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上次提到某一事件后,再出现偶像跌破道德底线的事件,冲在前面的蓝微变成了中国反邪教,也许正说明,上面终于将目光落在了无数冲动少女背后,杂乱流量市场背后,那些暗搓搓的推手上。

 


评论(1)
热度(28)